香火宁德の北门深藏着一座关帝庙
文/詹璐楠图/缪睿文
若是说蕉城是一本书
那古庙就是一支笔
誊写着蕉城的信俗传说
蕉城地处东海之滨,鹫峰山脉东南部,历史悠久。自五代后唐长兴四年升场置县,至今建城历史已逾千年。建县之初始筑土城,立四城门,宁德人将四城门的神灵划分为“东门神农王,西门太尉公;南门忠烈王,北门城隍爷”。
大梦客摄
北门原名“遵化门”,城门内有条北门街,是宁德史上著名的进士街。提及北门街,也许各人都知道著名遐迩的城隍庙,而许多人不知道,在离城隍庙数十米的小巷子里,深藏着一座关帝庙,供奉着关圣帝君。
藏于深巷
“其时义勇倾三国,万古祠堂遍九州”,以义勇著称的关公近两千年来为众人所敬仰思念,纪念着他的庙宇遍布着天下。据乾隆版《宁德县志》纪录,宁德其时有四座关帝庙,划分位于南门鹏程境、南门外教场、北门外朝天桥畔,北门内大街。
北门内的关帝庙原建于明朝,至今已有六百多年,是宁德最早的一座关帝庙。因原庙岁月已久,后于2010年重修。关帝庙是一个典范庙宇式修建,红墙、绿瓦、尖顶、斜坡,四角翘起。它没有北方高堂的粗犷,却有南国宫殿的精巧;没著名都圣殿的巍峨,却有临海小城的清静;没有城隍庙宇的喧闹,却有小巷庙宇的清静。
跨过门槛,三个大香炉傲然地屹立在大殿前,香火不旺,但青烟袅袅,烟雾缭绕,让心情无比轻松、清静。
詹璐楠摄
庙不大,却结构精巧,庙内的彩色木雕、石雕造型生动,千姿百态,溢彩流光;乩壬纤龊,怒目圆睁,龙云吐珠,呼之欲出。
正殿当中祀奉关圣帝君,其脸谱全据《三国演义》中关公形象雕成,面如重枣,朱颜长髯,气宇轩昂,令人见之而肃然起敬。
帝君左面黑脸的是罗贯中假造出来的周仓,右边白脸的是关羽宗子关平。相传,他们在关羽被孙权杀死时,一个自杀,另一个罹难,以是一直追随到另一个天下,永远侍奉在侧。
与关帝爷同处一庙的尚有田公元帅。至于两位大神为何同处一庙,庙祝周仸数体现仅因两人相合罢了,并无其他缘由。
匡扶正义
关帝爷姓关名羽字云长,在历史上实有其人。生于东汉末,河东解良人,投刘备,与张飞、刘备桃园结义,成为刘手下上将。官渡之战被俘,曹操善待之,封其为汉寿亭侯,但他封金挂印,过五关斩六将,仍投刘备。
“关帝文化”在中国是一个奇异的征象,因忠心耿耿追随刘备,成了儒家文化最推许的“忠义”的象征。据史书纪录,从南北朝最先,到隋唐已最先神化,宋以后,关羽最先走红。
宋大祖自己篡别人的权,黄袍加身,因而最畏惧别人心怀不忠,就选中了课本气的关羽,大加张扬,关羽庙最先多起来。宋哲宗封其为"显烈王",宋徽宗封其为"义勇武安王",元代再加封为"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"。
最后到明清,关羽已是封号累累、神乎其神了,险些无所不可。特殊是在清代,关帝敬重抵达了岑岭。这时民间已有许多有关关公的戏曲和说书,影响很大。特殊是元来长篇历史小说《三国演义》问世,使关羽名声大震,成为古今第一将,忠义和勇武的化身。
碧海青天
庙祝周仸数或许是此庙最虔敬的信徒了。他已经一连18年在这里为家人求得平安符,祈求家乡风调雨顺,保佑家人平安,从不中止。
周仸数说,每年的夏历六月二十四是关帝爷的诞辰。这一天,他会和外地信徒一起,把关帝神像请进神轿里,抬出庙宇沿街巡游,接受民众的香火膜拜,寓意神明下降民间,巡视乡里,保佑合境平安。
林万钰摄
一跪一拜,是这座城与庙宇的故事,是无尽的智慧。袅袅云烟香初上,且叩且拜仙人像,罗裙拂去红尘意,只求所告莫无妄。离庙时,奢望着关帝爷能知足心之所欲。
每一座关帝庙,
就是一方水土的民俗民俗、宗教信仰
每一尊关帝爷,
就是万万信徒的品德楷模、精神寄托
·End·
谈论1: